网站首页 走进画院 新闻资讯 名家风采 名家专访 创作研究 画院报刊 作品欣赏 艺术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 
地方分院
新闻资讯  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- 新闻资讯 > 正文        
用笔的方法与墨色变化的关系
发布者:本站 发布时间:2018/7/26 阅读:22979次 来源:人民画院 双击自动滚屏

《灵山秀水清净处 云展云舒向远开》 张仕森作品

我们学国画用笔,首先应学会执笔的方法。中国画的执笔方法与书法基本相似,如书法中的“拔镫法”。一般执笔通常靠拇指与食指把笔夹住,以中指与无名指再夹住笔杆,小指抵着无名指,起到辅助作用,手心一定要空,笔的运动主要靠中指与无名指的拨动,这样可运用自如。然而,绘画与书法又有不同处,执笔不一定像书法那样严格,不必固定一种执笔法,完全可以根据画面及笔法变化的需要,灵活自如地加以变化。

运用毛笔的笔触变化去描写世间万物,这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特点。中国画,若离开笔触的变化,那么物象的轮廓、结构、明暗和色彩等一切,均不复存在了。所以衡量一幅作品的艺术水准,主要看作者运笔的变化能力。当然,这是说的作画的一个主要方面。


《松枝当笔书秋韵 涧泉鸣山水气腾》 张仕森作品

绘画行家常说:“一幅好作品,要见笔见墨”。见笔,就是运笔功力深厚,笔触变化丰富;见墨,就是墨色变化韵趣无穷。可见,笔与墨是不可分割的骨肉关系,一幅作品,要求墨色变化韵趣无穷,首先笔中所蘸墨色先有变化,并且要运笔有方才能达到,可见笔是笔墨变化的灵魂。

毛笔的笔头可分为三个部分:笔尖、笔腹和笔根,不熟练的初学者往往只用笔尖一个部分,最多用上一部分笔腹,未能充分发挥一支毛笔的作用。运笔通常有“中锋”、“侧锋”、“散锋”(也称开花笔)、“顺锋”和“逆锋”。

所谓中锋,就是笔管垂直于纸面所画的线(只要笔尖不出墨线均可称中锋)。中锋的效果圆浑光滑,适用于较工细的轮廓线。

侧锋(也称偏锋),是笔管倒向一侧,笔锋露在一侧。侧锋的线条毛和涩,适于表现粗糙的内容,如树的枝干等。

散锋是把笔锋在调色盘中捻开呈杂乱多锋状,这样一笔下去,会形成粗细不均的笔锋,可表现树干、石块及写意的松鼠等。

顺锋,是指右手执笔行笔从左到右,从上到下较为顺手,所行线、块均较流畅光洁。

逆锋则是笔逆行而上,不顺手,减少纸吸水的时间,容易出现飞白,线条较毛,适于表现树干等,如逆锋行笔稳、慢也可以达到线条圆润,流畅。


《群峰泉清 山静气远》 张仕森作品

另外还有拖笔和卧笔,这两种运笔方法近似。拖笔,笔管倒向笔要行进的方向,然后拉笔而动,笔锋顺力而行,这种线条流利、细润,宜于表现柳枝、昆虫的长须,较长的草等。卧笔则是行笔的方向和笔管倒卧的方向呈丁字形,这种方法可中锋行笔也可侧锋行笔,侧锋时,笔锋、笔腹、笔根均横卧在纸上,能画出较宽的线条(也可称块、面),是画树、竹之杆、花、叶常用的笔法。


《泉唱山幽处 小桥通人家》 张仕森作品



《响水人家》 张仕森作品

以上几种笔锋的运用要根据描绘物象的实际需要而综合使用。要熟练运用笔法,关键在于准确地掌握笔中的水分(墨与色的浓淡及多少)和行笔速度的快慢。水分多行笔的速度当快一些,以减少宣纸的吸水时间,以免在宣纸上渗化过度,如果笔里水分少,行笔速度适当放慢些,以增加宣纸吸水的时间,以免在宣纸上留出过多的飞白。

除此以外,还得注意宣纸的性能,易渗化的宣纸宜水分少些,反之则多些。只有熟练准确地掌握笔中水分、墨色的浓淡多少以及行笔的速度快慢,方可在宣纸上表现出浓、淡、干、湿的无穷情趣,这是需要平时的刻苦磨炼方能达到的。

    本文共分 1 页    
相关新闻      
  人民画院——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2025年工作会议在开封召开 [ 2025/2/25 ]
  人民画院——张仕森谈哪吒2:水墨丹青里的命运抗争,为何戳中千万人脊梁? [ 2025/2/23 ]
  人民画院/王利军—写生徽州、扬州、镇江作品集 [ 2025/2/21 ]
  人民画院/丹青荟萃——当代中国人物画名家展 [ 2025/2/20 ]
  人民画院——2025美术界春晚作品展播 王利军 [ 2025/2/20 ]
  人民画院——王利军受邀参加“强基工程”新春特别行动——中国美协“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”新春走基层赴延安采风慰问活动 [ 2025/2/20 ]
新闻资讯       
头条报道
行业新闻
画院动态
艺术领域
政策法规
最新资讯        
人民画院——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...
人民画院——张仕森谈哪吒2:水墨丹...
人民画院/王利军—写生徽州、扬州、...
人民画院/丹青荟萃——当代中国人物...
人民画院——2025美术界春晚作品展...
人民画院——王利军受邀参加“强基...
人民画院——破界者张仕森:新派全...
人民画院——名家风范印心间
名家推介 查看更多      
李伟
骆献跃
苏士树
韩振刚
杜松儒
李冬
网站首页  |  商务合作  |  加入收藏  |  会员注册  |  会员登陆  |  会员找回密码  |  人才招聘  |  人才策略  |  返回顶部
 
走进画院
关于我们
组织机构
领导致辞
画院风采
 
新闻资讯
行业新闻
画院动态
艺术领域
政策法规
 
名家风采
名师推介
名家专访
作品欣赏
 
翰墨风采
本院写生
活动采风
书画艺术
 
书画收藏

字画评论
画院报刊
在线留言
联系我们
人民画院    2010-2025  版权所有  
ICP备案号:京ICP备12037028号-5   联系电话(TEL):010-67376001   地址(ADD):北京朝阳区锦珑文创园8座